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一贯强调的基本方针。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和邓小平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内涵,强调:“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1982年4月3日,邓小平指出,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重大任务长期抓下去,中心是三句话,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将其作为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10条主要点之一。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专列“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章,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如果忽视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伟大的任务,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失去理想和目标,失去精神的动力和战斗的意志,就不能抵制各种腐化因素的侵袭,甚至会走上畸形发展和变质的邪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闭幕式上讲话指出,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9月23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讲话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就是这样下决心抓,也要奋斗至少10年,才能恢复到50年代最好时期的党风和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