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对外开放逐步展开,并取得重大突破。吸引和利用外资、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或项目),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式和步骤。到1981年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达到48家(不包括经济特区举办的35家)。
创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79年4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侨乡汕头市举办出口加工区。福建省委也提出类似的设想。中央对此表示支持。关于如何命名这几处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邓小平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在中央决策的推动下,来自四面八方的特区建设者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短短几年间,将深圳、珠海这些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荒滩渔村,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的崭新城市,创造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中央批准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将140个市、县,包括杭州、南京、沈阳3个省会城市新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4月,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掀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
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并题词,充分肯定特区建设的成就。他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91年初,邓小平视察上海。在谈到浦东开发问题时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对特区的肯定,使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机遇。
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0年4月8日,中央成立对外宣传小组,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领导。1983年2月24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发出《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通知》。3月1日,外交部在北京为中外记者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4月25日,中国记协安排我国首批新闻发言人会见中外新闻记者。这是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后举行的第一次活动。1986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召开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中国实行开放政策,要与世界各国和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往来和互利合作关系,这就首先需要使各国对今日的中国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1987年7月18日,经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通讯社印发《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在开放形势下,要经常研究并及时组织有针对性的对外报道,释疑解惑,增进世界人民对我国的正确了解。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后,外电外刊和港澳舆论担心这会影响中国的对外开放。为了增强国外对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信心,1988年11月18日,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对外宣传中贯彻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宣传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用事实向国外说明,“治理环境,整顿秩序”从总体上讲不会影响对外开放政策,而且将为对外开放提供更好的环境。要及时报道对外开放的新措施新进展,以显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989年2月20日,中央宣传部、国务院研究室印发《关于当前经济宣传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提法。在当前关于对外开放和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宣传中,应多讲这些方面的成绩和经验。